上天有「好生之德」。若能幫助世人趨吉避凶,即使泄漏天機,也是功德!豈會遭天譴?有些算命師,為了顏面又恐猜錯之時,常會用「天機不可泄露」之詞,保全自己!至於自稱泄露天機而遭天譴的人,其實是他欺騙世人所致!

  古今的算命書籍,都是作者的研究心得,並非完全正確!有些書籍甚至離譜!因此,誤導許多研究者。多數的算命師,只是閱讀算命書籍,缺乏印證,就四處算命!難免誤人誤己!若不能用簡單易懂的言詞算命,即是學藝不精!

悟數者 著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佛教徒一遇佛像即又跪又拜,但試問又有幾人真正認識所禮拜的對象是神?是天人?是上帝?是造物主?是大梵?是一般世間沙門、婆羅門?還是偶像?

或許有些大乘佛教徒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都不是,但請他進一步解釋,卻又答不出所以然來,了不起只是從歷史的角度告訴你他是一位古印度的太子,放棄榮華富貴,入深山歷經六年苦行而成佛;又或者告訴你他歷劫捨身修菩薩道功德圓滿而成佛等語。但諸君對於這樣的答案真能滿意?

我們欲跟隨佛陀修行,就必須先清楚地認識我們所跟隨的對象究竟是何許人也?否則豈非盲從迷信?

佛有十種稱號,分別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

佛的第一個稱號為「如來」,但什麼是如來?神怪小說裡總將其擬神化為一個具有不可思議法力的大神,甚至在大乘世界裡有祖師大德將其虛擬成一個抽象的「佛性」、「自性」或「本體」,美其名為「如來藏」,但天主或基督教徒一聞即知其葫蘆裡賣的竟是他們自家的藥,於是有人提出殊途同歸論,弄成一團和稀泥,貶低如來的尊貴。現代有學者或因搜尋資料不得其法,苦思不解故而主觀地做出結論,認為應該是佛的第一人稱。然而,答案早就藏在阿含經典這座寶山裡,卻無人肯用心去發掘,實在冤枉。

選譯自北傳《長阿含經》第十四卷第二十一篇第三分梵動經第二

喬正一譯於西元2005/11/13

 

佛陀說:「

 

這世間所有的沙門、婆羅門以宿命通觀察到本劫或末劫(註:劫是時間單位,長久到無法計量)中種種無數的奧秘,就其所知所見宣說出他們的信仰,然而不論其所知所見為何,都不出世間外道六十二種、或十八種邪見(註:錯誤的觀念或信仰)的範圍。

 

譬如有沙門、婆羅門以神通觀察本劫所得的見聞,便生起『常見』,認為:『我』及『世間』常存不滅,類似這種看法不出以下四種類型:

 

他們或有可能以禪定所獲致的宿命通觀察到本劫中二十劫的眾生生死輪迴及世界(地球)的成、住、壞、空,發現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的現象,便認定『我』及『世間』是亙古常存,永恆不變,因為他們是親眼所見(以天眼神通),便堅持自己的見解才是真理,其他的教義都是錯的,這第一種見解;

 

有的沙門或婆羅門以禪定所獲致的宿命通觀察到本劫中更久四十劫的眾生生死輪迴及世界(地球)的成、住、壞、空,發現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便認定『我』及『世間』是亙古常存,永恆不變,因為他們是親眼所見(以天眼神通),便堅持自己的見解才是真理,排斥其他的教義,這是第二種見解;

 

又或者以禪定所獲致的宿命通觀察到本劫中更久的八十劫的眾生生死輪迴及世界(地球)的成、住、壞、空,發現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便認定『我』及『世間』是亙古常存,永恆不變,因為他們是親眼所見(以天眼神通),便堅持自己的見解才是真理,否定其他的教義,這是第三種見解;

 

也有沙門、婆羅門天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觀察,以他們聰敏的觀察力發現或推論出以上的結論,以彼等所見,加上流利的辯才,主張『我』及『世間』是亙古常存,永恆不變,這是第四種見解;

 

這些沙門、婆羅門以神通觀察本劫所得的見聞,都不出以上四種見解。然而唯有如來能知悉他們所見所聞背後的真相,清楚知悉眾生的業行、愛染,也知悉其相應的報應。

 

如來雖清楚知悉世間生滅的真相,卻不因此生起貪愛執著,因已不執著,便得寂滅涅盤,如理知悉受集(生)、滅、味(註:愛染、執著)、過(因貪愛所生的後患)、出要(厭離生死),以平等觀獲證無餘解脫,這就是『如來』這個稱號的意義。」

 

 

 

 

 

文章出處--http://www.charity.idv.tw/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佛教徒都深信佛陀是三界至尊,但佛陀雖貴為人類及天神的導師,卻也仍不免須面對過去多生以前所殘留下來的惡業。本篇經文非常發人深省,除非是已般無餘涅盤,或以無量慈悲喜捨的功德來沖淡往昔的惡業,否則「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即便貴如阿羅漢、辟支佛、甚至是佛陀,皆無法倖免。希望 諸 君看過這篇經文後,如果還有人對你說:某某大師或通靈人可以神通替你趨吉避凶,或者教你改風水升官發財,或宣稱以其他五花八門的奇怪方式替你消災解厄、迎祥納福,請憶起這篇經文。

選譯自北傳《中本起經》

後漢西域沙門曇果共康孟詳譯

優婆塞喬正一譯於西元2007/8/4

這是發生在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從古印度波和離國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林時候的事。當時在古印度舍衛國的正中央,有一處名叫隨蘭然的城市,那裡住著一位婆羅門,名叫阿祇達。他多智明慧,家有財富無限。

有一天他前往給孤獨長者家中拜訪,當他與長者論議完正事後,他問長者:「在我們這個城市裡,現下可有聖人大師嗎?」

長者回答:「咦?奇怪?你難到沒聽說過有一位釋族的王子,出家修道,現在已得道成佛。他的身形外表非常完美端正,非一般世人所常見。他的威儀舉止非常雅正,且內心已徹底照除心垢。他擁有不可思議的神通,能知一切眾生的過去及未來。所有的天神及龍神,莫不奉承護持。他每次說法時,總能精義入神。他所有的功德及特質,非如我螢燭般的小智小慧所能宣陳。」

阿耆達一聽聞佛陀的聖德,立時心生恭敬,即問:「佛陀現今在何處?我可以見得到他嗎?」

長者回答:「他就近在祇洹精舍裡。」

第二天,阿祇達立即前往祇洹精舍,他一入門見到佛陀身上所散射的威神光明,恭敬之心由內而發。他向前頂禮佛足,然後坐在一旁。

佛陀為他說法,他聽聞後內心歡喜踊躍,便起身欲退席離去。臨走前他邀請佛陀及比丘僧接受他連續三個月的供養,佛陀默然接受他的邀請。

阿耆達得到佛陀的許可後,立即辭退返家。回到家中的阿耆達,趕忙準備世間罕見的美食用來招待佛陀及僧眾。

隔日,世尊與五百位比丘僧一起前往隨蘭然城市,豈料阿耆達竟被天魔所迷惑,天魔分別以財寶、美女、衣食、榮譽與地位、以及性欲等五種世人所追求的欲樂,令阿耆達忘記自己對佛陀許下連續供養三個月的承諾。他到後堂告訴看門的管家,不管是誰,連續三個月裡他都不見客。

佛陀帶領比丘們依約來到阿耆達的門前,發現大門緊閉不通,便駐足在旁邊的一棵大樹下,佛陀對比丘僧說:「這座城市現在正在鬧飢荒,人民對於三寶也沒有堅定的信心,你們就各自想辦法去化緣乞討吧。」

舍利弗聽從佛陀的指示以神通獨自飛升到忉利天上,受用自然化生的飲食。至於其他沒有神通的比丘,則連續三日都空缽而還。

還好當時有一位馴馬師,以少量的馬麥供養佛陀及比丘僧。阿難尊者得到馬麥後,以缽受之,但心裡非常的感慨與難過。他想到佛陀過去所吃的,不是諸天美味,就是國王供膳,每一道名菜,都令人回味無窮。現在缽中的馬麥,非常的麤惡,我怎麼忍心拿這個去供養佛陀呢?阿難尊者便持所得的馬麥,拜託一位老婦人煮熟。

怎知老婦人竟回答她很忙,沒時間煮。

還好有另一位老婦人對佛陀有清淨的信心,跑出來表示自願為佛僧服務。

就這樣佛陀與比丘僧連續吃了三個月的馬麥。

三個月已過,世尊要前往拔耆國,動身前先派遣阿難前往阿耆達的家中。阿耆達看見阿難前來,仍沒醒過來,竟反問阿難佛陀現在何處。

阿難說:「世尊先前接受你三個月供養的邀請,目前就在此地,現三個月已過,我們要向你告別離去。」

阿耆達這時才想起先前邀請佛陀的事情,內疚萬分,悲怖交至,立即跑到佛陀的面前,頭面作禮,他對佛陀懺悔:「我因愚癡罪覆,違失言信。願佛慈悲,恕原其重。」

佛陀安慰阿耆達:「你不用難過,我很清楚你的誠意。」

阿耆達希望佛陀能再停留七日,接受他的供養。

佛陀表示已經年終了,他要前往別的地方。當天舍利弗尊者正好從天界回到人間,便與佛陀一起動身前往拔耆國。

阿耆達立即備妥餐盤,上面承滿各種美食,將它們遍散在路上,他希望佛陀能從上面踏過,好減輕他的罪惡感。

佛陀對阿耆達說:「飯具米糧,是用來吃的,不宜用腳踩踏。」

佛見阿耆達誠意可感,便接受了他的供養,便以如下的頌偈為他祝福:「
 外道所修事  精懃火為最
 學問日益明  眾義通為最
 人中所歸仰  遮迦越為最
 江河泉源流  大海深為最
 眾星列空中  日月明為最
 佛出於世間  受施為上最」

阿耆達聽後心悅結解,立即得法眼淨,獲證初果。國人不分大小皆發道心,前來頂禮佛足,歡喜而退。

這時阿難尊者知道比丘們心中有很大的疑惑,因而問佛:「如來神妙,能知眾生心念,以及因緣所趣。但不知何故連續三個月食馬麥,願佛開化散解眾疑。」

佛陀解釋:「過去很久以前,有一大國,名叫盤頭越,當時的國王名叫頻頭王。他有一位太子,名叫維衛,出家學道,後來成佛,仍叫維衛。他相好威德,有六萬二千位比丘跟隨在他身旁。他的父王供養佛及比丘僧,並嚴飾幢幡,以極世之珍寶整頓城內,整座城市煒煒煌煌,繽紛燦爛。當時有一位婆羅門,品德高超,帶領他的弟子因事入城。他看到整座城市如此輝煌,便問路人有何大事。路人解釋是頻頭王子已成佛,今日國王及臣民都在爭相供養他的緣故。這位婆羅門因不識佛陀的可貴,竟逞一時口快說:『世人真是容易被迷惑,竟甘願為此人放棄美食,照我看此人應食馬麥才對。』他的五百位弟子竟也同聲附和,其中只有一位弟子勸諫他的老師:『老師所言非也。若剛才那位路人所言非虛,那麼此人的品德應該非常的尊貴,應食天廚才是。』」

佛陀說到這裡,對比丘們解釋:「當時的婆羅門就是我的前身,那五百位弟子,就是你們。當 時勸諫 老師的那位弟子,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前身。我在過去久遠以前所栽下的惡業,直到今日才算結束。」

佛陀勸誡諸比丘:「大家應要照顧好自己的心與口,慎勿放恣。因不論是善業或惡業,將如影隨形,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都很難消失。大家宜修善行與梵行,可由此得道而解脫。我所須酬償的過去惡業,到今日都已結束了。」

所有的比丘聽到佛陀的解釋以後,都心生歡喜,受戴奉行。

 

 

 

文章出處--http://www.charity.idv.tw/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宗典故: 一指禪

ichi 2a 禪宗有很多公案,其中最有名的禪宗典故是 “俱胝一指禪”。隨函送上白話解說。如果你真的了悟了這公案的本義,你就明心見性了。如果沒有了悟,這故公案教你怎麼修。希望它可給你帶來一線光明。 — 信堅

一指禪

原文: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五燈會元卷四》
《金華俱胝和尚》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尼名實際來,戴笠子執錫遶師三匝,曰:「 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師又無對。尼去後,師歎曰:「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 夫之 氣。不如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去。」

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將有肉身菩薩來 為和尚說法也。」逾旬,果天龍和尚到庵,師乃迎禮,具陳前事。龍豎一指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學者參問,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有一供過童子,每見人 問事 ,亦豎指祇對。人謂師曰:「和尚,童子亦會佛法,凡有問皆如和尚豎指。」師一日潛袖刀子,問童曰:「聞你會佛法,是否?」童曰:「是。」師曰:「如何是 佛?」童豎起指頭,師以刀斷其指,童叫喚走出。師召童子,童回首。師曰:「如何是佛? 」童舉手不見指頭,豁然大悟。

師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

前言:
禪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非言語能道,卻又要示教於人,師者不得不借助語言文字來提示,在機緣即將成熟時,以最適當的角度,給予最後臨門一腳,幫助不同根器的弟子在電光石火的剎那間契悟。

明師一指 超生了死。常言道︰「點開玄關竅,閻王嚇一跳」,當我們受明師一指點之後,便不再受閻君管轄,天堂掛號,地府除名,真修實煉,覺行圓滿,不須在輪迴道中受四生六道生死之苦;而明師一指,便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白話解說:

會昌五年,唐武宗下令廢佛毀釋,俱胝禪師因為持誦俱胝觀音咒(準提神咒)[南無颯哆喃 三藐三勃陀 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隸 主隸 准提娑婆訶]而躲過兵難,因此便有許多行者專以持誦:”俱胝觀音咒”為修持,並且以俱胝為名號。俱胝逃過會昌法難之後,一路來到浙江省婺州的金華山,搭蓋一間庵蓬,茅茨土階,草衣木食,過著頭陀行淡汩的日子,一心參禪打坐,希望能夠真契悟祖心。

他剛住進金華山的道場不久,有一天黃昏,一個名叫實際的比丘尼(極可能是觀音菩薩化身)來到道場,他戴著斗笠,不經通報,也不脫下斗笠,直接走入禪堂,持著錫杖,繞著俱胝禪師的禪座轉了三圈,說:「如何是佛? 如果你說得有道理,我就脫下斗笠。」 (一進來就開始點火煮開水) 他一連問了三次 (加炭又搧風),俱胝禪師一時不知所以,一句話也答不出(心中是不是急得像熱鍋的螞蟻了?俱胝的無言,不是不說,只是想說而不知如何說。一有思想分別,則離禪更遠。)。實際比丘尼就拂袖要走了,俱胝禪師覺得很慚愧,但還是禮貌性的說:「天色已晚,你就留在道場中住一晚吧!」 實際比丘尼停下腳步道:「如果你說得有道理,我就留下來。」 (真是有夠「老婆心切」了,臨走前還是再給個機會,事實上是又再添些柴火,讓水能夠繼續燒了。)

俱胝禪師還是不知該如何回答,才算說得有理(應該額頭都流出汗了,就是很汗顏啦!)。比丘尼離去後,俱胝嘆著說:「我雖然有著大丈夫的身體,卻沒有大丈夫的氣慨。不如離開這裡,到處去參訪看看。」(超級慚愧的面對自己,就是一種很真實的面對自己,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這才是一個修道人基本的心態,也才有悟道的可能。慚愧就會變成一種動力,鞭策自己向前。也像是自己再繼續添柴搧風,繼續燒水。) 當晚夢到一個山神跟他說:「你不需要離開這裡啦!過幾天就會有一位得道高僧來為你說法了!」(山神托夢,通常只是自心變化出來,透過夢來告訴自己。)

十幾天後,果然天龍和尚來了,俱胝禪師趕快迎接,把那一天的事說給天龍聽。天龍聽了以後,就豎起一根指頭來開示他,俱胝當下就大悟了。(我們再從頭看一下:那一天俱胝幾次答不出來時,他那時候的內心早就急壞了,不斷的想:到底要說什麼才算有道理啊?這句……不好!那句…也不好!…許多以 前研究過的佛經和自己的許多心得一定都很快速的不斷出現在心上,卻還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十幾天來,他日日夜夜一定也都在深深的苦思中,那種心態已經接近 快要悟道了,所以天龍突然豎起一根指頭,讓他已經困惑十幾天的心一下子就恍然大悟:「對啊!一即一切啊! (空有一如、真妄一如、體用一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經)、「菩提煩惱,名異體一」(石頭希遷)」)

從此以後,凡是遇到有人請示佛法,他只豎起一根指頭,其他什麼都不再說了。
他門下有個小和尚覺得很好玩,如果遇到有人跟他問道,他就學老師那樣,豎起一根指頭。有人就跟俱胝說:「你門下有個小孩子也會佛法,只要有人問他,他也學你那樣,豎起一根指頭。」有一天,(這一天並不偶然,俱胝一定先長期觀察過那個小和尚,等著最適當的這一天來臨)俱胝預藏一把刀子在袖子裡面,把那小和尚叫過來問:「聽說你也會佛法,是不是?」小和尚說:「是啊!」俱胝問:「如何是佛?」

小和尚馬上就豎起一根指頭,俱胝禪師就很快的拿出藏在袖子裡面的刀子,將小和尚的那根手指一下子就斬斷,小和尚痛得大叫出聲,流著血哭著走出去(小和尚突然看到師父拿出刀子時,一定嚇傻了,腦袋突然停止,變成一片空白,當腦袋完全空白時,沒有東西遮蔽著,本心就很容易出現了。但腦袋一放空,也常常讓 人容易昏沉。但小和尚的指頭突然被斬斷了,劇痛讓他更清醒,空白的腦袋加上非常清醒的狀態,本心就要出現了!就很接近開悟了!)。俱胝馬上大聲叫著:「停!」小和尚立刻回頭看著老師(把全部的注意力一下子轉過來,突然也忘記痛了),俱胝又問:「如何是佛?」

小和尚又習慣性的豎起那根指頭,卻看不到那根指頭了,就恍然大悟了!(指頭不見了,身體也不見了,痛也不見了,老師也不見了,只感覺到一種純粹的意識,一種覺光!)
後來俱胝要離開塵世時,就跟大家說:「我得到天龍和尚的一指頭禪,一輩子都用不完了!」講完之後,就斷氣了!

闡釋:
俱低的開悟因緣,因有尼實際來到菴,遶師三匝而問,俱低無對而愧曰:我雖丈夫,而無丈夫之氣,不如棄菴參學去。有山神曰:不需他去,不日將有肉身菩薩到來。這裡是一指禪的重點,試想這時的俱低和尚,疑情頓起,一則慚愧無法回應尼師實際來,二則疑惑不解,是否真有肉身菩蕯的到來。這時是參禪最為寶貴的疑情糾結處,所以天龍的到來,不論是一指或是一棒一喝,疑情一破,頓見自性真如,如暗室明灯,故曰頓悟,不假次第方便。一般人參禪無法頓悟,皆因說道理作文章研究,不肯向自心深處,參個父母未生前,到底是什麽?現在不住的這心,又什麽是禪?若能於此起疑情,假以時日因緣,參個水落石出,破參後找個善知識印證,從此消遙自在,做個無為無事閑道人也。

佛陀出生的時候,腳踏七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俱胝一指,就是指天指地,天地與我(佛性)一體的一指。俱胝一指,是一即森羅萬象,森羅萬象歸於一的一指,也就是”華嚴”裡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俱胝一指,即天地與我,萬化與佛性一體的一指。 (老子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相破,心即通;心通一切法皆通。

 

 

 

 

文章出處http://www.worldofmastermind.com/?p=18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Junk Food一詞中譯為垃圾食物,係指速食店一般食物,包括生力麵,口感雖好,快速現成,但營養成分低,吃多了會吃出病來。亦可以引伸為吸引人但無價值的事物。若套在佛法上,我們可稱之為「速食佛法」,也就是說這一類的佛法標榜現世功利,例如求財、求愛情…,甚至「即身成佛」,但教義空洞,毫無真理可言。

  就以「布施」為例,佛陀的確說過「布施得福」,又布施的動機若能高尚無私,則福報更不可限量。但問題是今日才播的種子,又豈能期待明日就能收成?這中間尚須經過一段相當的醞釀成熟期,究竟多久,只有佛能窺悉,一般人難以掌握箇中奧秘。但在末法的今日,就有偽佛法主張可獲得立即可見的財富、權勢等人天福報,或以「即身成佛」這類滿足現代人講求效率的「速食」行銷手法來吸引信徒,我們可稱之為「速食佛法」。

   「速食佛法」的存在,應驗了佛陀的預言,也就是末法時代的眾生對於真正的佛法都不感興趣,只會一味的追求「掛羊頭賣狗肉」的邪法。本經就是佛陀所說的一個比喻,告訴我們「速食佛法」對眾生的危害。

選譯自北傳《百喻經》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佛陀說了一則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從北天竺到南天竺,後來他在南天竺定居,且娶了妻子。

他吃東西時又急又快,妻子覺得很奇怪,便問道:「你幹嘛吃得這麼急?又沒有人跟你搶食物,也沒有什麼急事,為什麼不細嚼慢嚥?」 

丈夫回答:「你不懂啦,這是有好處功德的,但它是一種密法,所以我不能告訴你。 

妻子一聽有密法,非常好奇,於是一再追問。 

丈夫最後告訴妻子:「因為從我祖父以來,就是這樣快速飲食,我今天是仿效他,所以才會吃得這麼快。」 

佛陀說到這裡,感慨的說道:「世間的凡夫俗子也是這樣,未能通達真理,不辨善惡,作盡種種邪惡的行徑也不覺羞恥,還推說是祖父留下來的傳統,一直修行邪法,到死都不改變放棄,就如上則比喻中的主角,誤以為速食是正法。」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從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
即聘其女共為夫婦。時婦為夫造設飲食,
夫得急吞不避其熱。婦時怪之,
語其夫言:「此中無賊劫奪人者,
有何急事匆匆乃爾不安徐食?」夫答婦言:
「有好密事不得語汝。」婦聞其言謂有異法,慇懃問之,
良久乃答:「我祖父已來法常速食,我今效之,
是故疾耳。」世間凡夫亦復如是,
不達正理不知善惡,作諸邪行不以為恥,
而云我祖父已來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終不捨離,
如彼愚人習其速食以為好法。

 

文章出處http://www.charity.idv.tw/o/o15.htm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

放下誦讀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之談,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數目一樣多,誰說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樣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

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心中妄念”,一個不能接受客觀現實的人,不能正視別人的反對見解,就是作繭自縛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儘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光環是人家的,我們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過,無可怨無可悔;言語真誠隨自然。

放下,才有廣闊的胸懷去容納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腦保持平靜的心態;放下,才沒有我慢心的生起……

 

文章出處http://www.awaker.org/a/yishikexue/lingxingwenzhang/2012/0808/5606.html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次,有位禪師在佛殿裡隨眾課誦,忽然咳嗽了一聲,就將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糾察師看到以後就責駡他道:“豈有此理!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這位吐痰的禪師又再咳嗽了一下,對糾察師說:“請您告訴我,虛空之中那裡沒有佛?我現在還要再吐痰,請問那裡沒有佛?”

這位吐痰者,他已經悟到“佛性遍滿虛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您怪我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為對佛尊敬了,其實,這正表示你還不懂什麼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滿虛空,充滿法界的,所以這位禪師說:“請您告訴我,那裡沒有佛?”

這麼一問,您能回答得出嗎?回答不出,就是尚未悟道。即使悟道,這樣反詰一問,他的靈智,他的禪機,也就由此更加展開了。

廷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